新华社西昌6月5日电(李国利、王玉磊)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部门的精准保障下,我国风云二号H气象卫星5日夜成功升空。
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地处山区,6月已进入雨季,傍晚后雷雨频繁。“在雨季为火箭寻觅一个安全的发射‘窗口’,对气象保障人员是很大考验和挑战。”中心高级工程师江晓华说。
头发略显花白的江晓华,是中心老一辈气象专家。为做好这次任务的气象保障工作,他提前1个月组织所有预报员分析历史天气,进行气象数据统计整理,深入研究6月初发射场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变化规律。
进驻发射场前,江晓华胸口出现带状疱疹,疼痛难忍。大家都劝他休息,他却说:“这是风云二号系列气象卫星的最后一次发射,我们一定要确保任务圆满成功,不要让21年前的情况再次发生。”
1997年6月5日,风云二号卫星首次发射。由于天气预报不准确,最后的发射窗口无法满足最低发射气象条件,导致发射任务中止。任务推迟5天后,才又重新组织发射并取得成功。
直至今日,江晓华仍对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记忆犹新。他说:“如果我们当时有自己的气象卫星,失误是可以避免的。”
“与21年前相比,今天的气象信息增加了上百倍。”中心气象系统情报组组长张滢说,气象预报保障能力的不断提升,与气象信息不断丰富有着最直接的关系。
作为这次任务现场气象保障组成员之一,张滢在过去的两年间,曾连续20次进驻一线,实施气象保障工作500多天。
任务开始前,她和同事们摸索出了适合本单位需求的数据处理模式,不仅将数据处理时间缩短了30%,而且向预报员提供了大量新型气象资料,有效提高了预报准确率。
风云二号卫星双星可以提供最高每15分钟一次全地球圆盘观测、每6分钟一次区域观测,大大提高了对暴雨范围、强度等的预报精度,业务运行成功稳定性超过99%。
“中心既是风云卫星的发射者,也是受益者。卫星让我们有了更加及时、直观、详尽的气象数据,对发射任务的气象预报更加精准。”张滢说。